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7》中国现有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为了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世界心脏联盟确定每年的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为“将心比心,关爱心脏健康,你我共同承诺”。为了迎接世界心脏日的到来,今日上午9时,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组织下,心内科关振中教授、副主任张瑶教授、副主任孙勇教授、杜文娟副教授等十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专家义诊团队在防洪纪念塔举行大型义诊活动,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操作演示和心血管疾病宣讲活动,并专门设立了心衰咨询处和房颤免费筛查点。
义诊现场
心内科关振中教授为市民义诊
心内科副主任张瑶教授为市民义诊
心内科副主任孙勇教授为市民进行听诊
“我还这么年轻,需要吃降压药吗?”、“我这是不是冠心病的先兆?”……义诊现场,专家们耐心地查看病历资料、听诊、检查,并细致地为市民们答疑解惑,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市民提供详细的口头及书面诊疗指导,有针对性地指出人们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利用科普宣传板向市民介绍心脏病的早期发现和保护心脏等知识。在近三个小时的义诊中,专家们为600余位市民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老年患者居多,但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参与房颤筛查的市民中大约百分之五被确诊为房颤患者。
于波教授介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是全球头号健康杀手。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心血管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多,这与年轻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压力大有很大关系。他强调,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都是可防可控,所以民众要提高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保持健康饮食、多运动、戒烟、规律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守护心脏健康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出院后,也要有复诊和随访的意识,与自己的经治医生保持联系,遵从医嘱,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
心内科杜文娟副教授询问市民病情
在心衰咨询处,医生为市民解答疑问
市民进行房颤免费筛查
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操作演示
患教活动现场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作为黑龙江省心血管专科龙头单位,连续三年跻身于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排名全国前十,2016年排名中位列第八位。目前,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的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康复中心以及随访质控中心等五大中心已经全部正式运行,形成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救、治、康全程管理体系,为广大的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专业、规范、贴心的诊疗体系。
心衰能活多久?全看患者自我管理
人的心脏日夜忙碌,一刻都不停歇,年龄大了出现心力衰竭是自然现象,但心脏病更易引起心衰。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或大血管病变……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往往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心衰患病人群庞大、住院率高、反复发作、生存率低等特点,被视为心血管领域尚未被征服的“堡垒”。
相关链接:
守护心脏健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健康饮食:限制进食,不宜吃的过饱;限制脂肪、限制盐分;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多补充钾。
2、多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运动最适宜温度是4℃-30℃,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心脏病患者应咨询医生,酌情进行运动)
3、戒烟:是最简单、最容易改变心血管健康的一种方式,吸二手烟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生活规律:不要熬夜。